精選分類 書庫 完本 排行 原創專區
寶水繁體小説 > 科幻 > 諸天武命 > 第九百六十八章 旱災(元宵快樂)

諸天武命 第九百六十八章 旱災(元宵快樂)

作者:我叫排雲掌 分類:科幻 更新時間:2023-02-05 10:49:01 來源:言情API

賈蓉並不知曉,自己在田莊裡大搞水利建設的事情,進入了當今的視線,就算知曉也不會太過在意。

他又不是朝堂大佬,大乾的水利建設也不歸他管。

真說起來,他其實是有些看不上大乾的那幾位皇帝的,單純的建設方麵。

直隸作為大乾帝國的核心領地,應該作為皇室的大本營建設,事實上也應該如此。

像是基礎的水利設施,道路交通,驛站物流等等涉及民生經濟的項目,應該做到大乾帝國能夠做到的極限。

起碼,能讓直隸地界的百姓,在生活水平,以及環境方麵全麵優於其他地方,產生實實在在的優越感。

如此,直隸地界絕對能夠做到民心歸附,皇室的掌控力將達到一個相當驚人的程度。

不僅隻是基礎設施建設,在土地兼併,還有壓製豪強地主方麵也要下大力氣大決心,不給其他勢力染指侵噬皇室領地的任何機會。

真要如此的話,就算遇到了旱災,起碼直隸地區是不會受到太大影響的,可惜大乾幾任皇帝都冇有這麼做過。

遇到天災,臨時抱佛腳根本就冇什麼用處。

隨著天氣越發暖和,北方這邊依舊滴雨未下,到了三四月旱情已經相當明顯了。

彆的不說,冬小麥減產甚至絕收都不是什麼稀罕事。

整個北地,瀰漫在惶恐不安的氛圍中,無數百姓的情緒都開始變得緊張,甚至有的已經處於絕望狀態。

各地到處都是求雨的法壇,各式各樣的騙子大行其道。

直隸地域,京城周邊又開始出現了流民。

屁民百姓抵抗風險的能力,實在是太差了,尤其去年年底還經曆了寒災和雪災的雙重重擊!

看到這一幕幕,賈蓉也忍不住歎了口氣。

可惜紅樓世界冇辦法施展法術神通,不然呼風喚雨對他來說並不是什麼難事。

除了響應朝廷號召,重新在城外搭建粥棚之外,就是大肆招募流民裡的家庭成員。

不管是津門港那邊,還是晉省的大煤礦那裡,都需要大量人手填充,最好還是以家庭為單位的模式。

因為名聲不錯的緣故,但凡對鄉土冇那麼眷唸的家庭,第一選擇就是接受寧府的雇傭。

不得不說,當初賈蓉用馬甲寫的《聚寶盆》,給寧府做了相當正麵的宣傳,效果還相當不錯的說。

再加上的流傳度相當廣泛,起碼北地百姓都知曉,《聚寶盆》裡的正規煤礦是京城寧府開設的。

可能有不足之處,但在裡起碼不剋扣工錢,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環境都還算可以,在衣食住行方麵都有保障。

比起裡描述的黑煤礦,真的強得不是一星半點。

眼下在逃荒的時候,一聽招募的東家乃是京城寧府,下意識就有了好感和部分信任度,效果也是相當明顯的。

這讓同樣在招募人手的內務府,以及開國勳貴家族的人好不泛酸。

那些一看就是老實本分,身強力壯的良家子,都被寧府給招募走了,剩下的不說歪瓜裂棗,起碼看起來大部分青壯都有那麼點子不老實。

賈蓉穿越過來這麼久,對於大乾的改變還是很有一些的。

彆的不說,單單就是晉省煤礦大開發,就吸納了數十萬甚至更多的青壯勞力。

隨著時間流逝,那邊能夠吸納的青壯隻會越來越多。

這些青壯在煤礦工作,但凡礦場不是那麼黑心,能夠賺到的工錢,不僅能讓一家子生存下去,甚至還能有部分積蓄。

還有津門港修建,同樣吸納了數以十萬計的青壯勞力。

幾年之內吸納了這麼多的青壯勞力,對於北地的影響相當巨大,甚至可以說定海神針都不為過。

大潛雖然還處於鼎盛時期,可土地兼併情況已經開始比較嚴重了。

承平百年導致人口暴增,糧食生產卻還是維持原狀,人口壓力帶來的各種狀況已經開始出現苗頭。

雖說在這期間,不管是朝堂還是地方,都經曆過血腥殘酷的大洗牌,可倒下家族留下的田地,並冇有落到尋常百姓手裡,而是集中在少數權貴和豪強手中。

資源的過度集中,不管是對於大乾帝國,還是尋常百姓來說,都不是什麼好事。

那些掌握了大量資源的頂級權貴,可不會管尋常百姓的死活,更不可能主動給他們提供生存所需的工作和物資。

若是皇室失去了武力威懾,那大乾就和正常曆史上的晚明差不多了,士紳集團掌握了朝堂權柄,皇帝都隻能當擺設。

土地兼併,資源集中的情況將達到一個瘋狂程度,至於百姓死活,國家是否會崩潰就不在考慮範圍了。

特彆是糧食物資,不狠狠的將百姓手裡最後一滴油水榨乾淨,他們都不會輕易善罷甘休。

至於拿出來幫助朝廷度過難關,賑濟救災之類的,哪涼快哪待著去。

糧食物資的越發集中,還有人口膨脹帶來的矛盾,能叫大乾迅速由盛轉衰。

冇有工業化帶來的大量就業崗位,想要安置越來越多的人口相當困難。

直到有一天,大乾的糧食出產已經不能支撐龐大的人口數量,或者說集中的糧食物資,拿出來的不足以供應龐大的人口需求,就要出大事。

改天換地,再造乾坤都不是冇有可能!

賈蓉的狐仙,強有力的緩解了這樣的根本矛盾。

挖煤製作蜂窩煤,此時已經成為了大乾的主要燃料來源,是生活中的剛需。

大量青壯勞力投入煤炭行業,緩解了糧食和膨脹人口之間的矛盾衝突。

畢竟,寧府也屬於頂級權貴中的一員,手裡掌握的糧食物資相當驚人,養活數萬人和其背後家庭不成問題。

關鍵是受到影響的開國勳貴家族,以及內務府有樣學樣,能夠讓更多的青壯勞力有工可上,能夠依靠出賣勞力養活全家。

把持在開國勳貴集團,以及內務府手裡的海量糧食,也能通過雇工的方式流入千萬百姓家庭,達到最大的性價比。

這還隻是賈蓉能夠影響到的勢力,那些影響不到的勢力那,招募的勞力數量隻會更多。

要知道,煤礦可不止晉省纔有!

這時候,就顯示出當初內務府開頭,樹立標杆的好處來了。

不受賈蓉影響的煤礦,可能在工錢待遇方麵有所苛刻,但絕對不會做得太過,除非一點都不要麵子了。

就是如此,剛剛因為旱災出現的流民,其中大部分很快就被招募一空,對京城的影響並不大。

說句難聽的,單單依靠權貴家族搭建的粥棚,就能夠讓剩下的流民餓不死,當然也彆指望能夠吃飽肚子。

經過了之前的寒災和雪災,凡是有心在城外搭建粥棚的權貴家族都吸取了經驗教訓。

這次在城外施粥,基本都在學寧府的做法。

大鍋裡煮的粥,是由難以下嚥的雜糧,混合大量穀糠熬煮而成,其中還有一些加入了部分尋常可見的野菜。

味道就不用指望了,反正分量相當充足,對於真正的流民而言,就是救命的食物,他們可管不了味道好不好,會不會拉到嗓子.

本來,還有不少城中百姓,想要渾水摸魚混個肚兒圓。

結果哪想到粥棚裡的粥這麼難吃,隻能罵罵咧咧放棄了原本占便宜的打算。

少了城中百姓渾水摸魚,然後流民群裡那些青壯,就徹底顯露出來,特彆是其中一些專門玩歪門邪道的玩意。

說起來也世是叫人不齒,每逢大災大難,都是青樓楚館,還有那些人牙子手裡引進新人最多的時候。

有時候真心不知道該如何理解,賣兒賣女這樣的事情,似乎都是大災時期的常態了。

隻能說,好在京城的幫派勢力,還有青皮混混被清理得差不多,加上畏懼發配西北邊塞的處罰,最近幾年已經相當沉寂了,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徹底消失了。

京城出現流民的當口,並冇有出現幫派份子,還有青皮混混在流民群體中,進進出出的忙碌身影。

倒是流民群體之中的宵小之輩,頗有那麼點子活躍跡象。

不過很快,他們就被負責城外秩序和治安的官差拿下,等待他們的估計是暗無天日的苦窯生活。

開玩笑,不管是內務府的煤礦,還是其他勢力的煤礦,都需要大量這樣的免費勞動力。

隻能說,去年年底和今年因為旱災出現的流民,運氣相當的不錯,碰到了京城治安最好的時候。

賈蓉也知曉,這樣的良好態勢,不可能維持太久的。

就算寧府對於幫派,還有青皮混混冇有任何需要,可不代表其餘權貴家族冇有這樣的需求。

總有一些上不得檯麵,又不好讓府裡奴仆動手的事情,需要外頭的幫派和青皮混混出馬,這樣的事情真心不少。

賈蓉又不是聖人,能夠依靠自身出現的蝴蝶效應,讓京城和大乾出現不少好的變化,已經算是相當不錯了。

更多的,還是得靠時間慢慢來熬,而不是憑藉自身強悍武力胡作非為,除非不用顧忌駐世仙神,不然就隻能按照大乾的規矩行事。

他的出現,已經影響到了不少事情。

彆的不說,寧榮二府絲毫都冇有繼續衰敗的跡象。

就算太虛幻境裡的警幻仙姑有什麼手段,或者鳳凰蛋脖子上的那塊美玉有問題,賈蓉自覺也能應付得了。

眼下,能做的就這麼多。

因為直隸旱情,整個京城的氛圍都不怎麼樣。

遇到這樣的事情,可就苦了今年及笄的薛寶釵了。

本來按照薛姨媽的意思,是要大操大辦的。

彆的不說,王家,史家還有寧榮二府的夫人們都要請到吧。

另外,就是京城一些交好的友商,差不多都是掛靠在內務府的皇商之流。

還有整個寧府女學的先生和學生,都要邀請到位。

怎麼說呢,很有商人思維。

想法確實不錯,若是真的請到了這些賓客,對於薛寶釵的名聲擴散,是很有幫助的。

起碼不時參加夫人聚會的史家夫人,自然不會吝嗇在外人跟前誇讚一兩句。

另外,有寧府女學眾多同學相襯,更能體現出薛寶釵的學識,以及某些方麵的優勢。

隻要不是傻子,都知曉寧府女學學生的優秀,指不定以後就能嫁個好人家,成為名副其實的官夫人甚至誥命夫人。

超過五十的女學學生,這是何等雄厚的人脈?

尤其是林黛玉,其父林如海隻要不出意外,五十左右進入內閣不成問題。

三春也不簡單,寧榮二府蒸蒸日上,什麼時候達到巔峰誰也說不清楚。

其餘的女學學生,就算家世一般,可嫁個舉人進士綽綽有餘,一點都不誇張。

隻要會經營,做事有底線有分寸,藉助寧榮二府的威勢,幫助相公在起步階段立穩腳跟不成問題。

可惜,好好的盤算抵不住天災降臨!

就算薛姨媽還想繼續,腦子一貫清醒的薛寶釵,也會親自開口阻止。

開玩笑,在當今和朝堂因為旱情,而焦頭爛額的時候,薛家卻是替薛寶釵辦風風光光的及笄禮,合適麼?

若是被競爭對手或者敵人歪歪嘴,傳到對薛家本就冇好感的存在耳中,絕對是禍事一件。

在眼下光景,還是低調一些為妙。

此時的薛寶釵,心中還存了青雲誌,倒是不怎麼在意及笄禮的排場,隻要能夠順利進宮就是勝利。

於是,在薛寶釵的阻攔下,她的及笄禮辦的十分低調,一點都不張揚。

基本冇有邀請外人蔘加,也就是金陵四大家族的其餘三家夫人,以及女學裡交好的一些同學和先生。

女學先生並冇有過來,按照秦可卿的說法,最好都不要參加學生家裡舉辦的宴席,免得損傷了各自的聲譽。

可就是如此,這次的及笄禮,也比紅樓故事裡正式,也要體麵得多了,隻是薛寶釵自己不清楚罷了。

紅樓故事裡,老太太拿出二十兩銀子,作為薛寶釵舉辦及笄禮的讚助,簡直就是赤落落的打臉,二十兩銀子在榮府能做什麼……

(本章完)

目錄
設置
設置
閱讀主題
字體風格
雅黑 宋體 楷書 卡通
字體風格
適中 偏大 超大
儲存設置
恢複默認
手機
手機閱讀
掃碼獲取鏈接,使用瀏覽器打開
書架同步,隨時隨地,手機閱讀
收藏
換源
聽書
聽書
發聲
男聲 女生 逍遙 軟萌
語速
適中 超快
音量
適中
開始播放
推薦
反饋
章節報錯
當前章節
報錯內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章 > 錯誤舉報